公文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文发布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2020年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1-01-19 17:04    浏览:    来源:党政办公室     【字体:    

2020年,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文件精神,认真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分类发展建设方案,紧紧围绕2020年工作要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建设,聚焦立德树人

(一)夯实基础,强化组织建设

1.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按照民办高校党建要求,学校党委书记进董事会,党建工作进章程,党委班子成员进学校决策层和管理层;建立了学校党委与董事会的顺畅沟通协调机制,保证党委在学校重大决策把关、重要事项参与、教育督导、推动学校发展等各方面发挥作用;按照交叉任职的要求,党员校长担任副书记,接受党委领导和监督,积极支持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发挥,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支部设置完善,党员队伍壮大,成功升格为党委并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顺利召开了学校党员大会。

2.注重理论武装,提升政治水平和能力。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集中学习研讨共10次;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常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用防疫战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3.强化基层支部建设,提升战斗力和凝聚力。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及时通报表彰,表彰疫情防控表现优秀个人4名,先进集体1个;结合学校工作中心任务和实际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基层党总支和党支部,同时,配齐配强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和党支部书记,制定《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强化支部班子建设、落实支部日常工作标准等规定。

(二)高举旗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1.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引导作用。紧紧围绕打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利用学校官微新媒体平台和官网、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市委市政府开学复课的重要指示精神等内容,通过小视频、图文等形式在各类平台开展宣传20余次,规范了全校师生网络言论,积极掌握舆论主动权。

2.构建大宣传格局。建立了党委统一指导,专职宣传人员和党支部负责人加兼职学生记者、教工通讯员、评论员等宣传队伍共32人,在全校架起全覆盖、透析式的宣传队伍,牢牢掌握了网络信息发布权和网络信息监控权。

3.强化意识形态责任意识。调整设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下发了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对上级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研究了具体贯彻落实意见。

(三)强化思政工作,健全大思政工作的格局

1.聚焦根本任务,推进立德树人。把学习贯彻全国、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心理、资助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

2.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围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教师授课水平和育人能力,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体育美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影响力、有深度的教学;要求教师做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传播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3.形成学校各部门、各思政队伍合力。学校工作的各环节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共同承担育人职责,形成了合力;组织、宣传、学工部门和团委,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各部门、各单位都自觉承担了立德树人的责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良环境。

(四)重视群团工作,发挥群团作用

1.发挥群团组织独特的政治优势。坚持党建与群团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组织同步设置,活动同步开展,发挥群团组织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2.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重点带思想建设,党委从培养育人的高度,实施理论武装工作,使群团组织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在思想路线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发挥群团作用,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3.学生代表大会召开。召开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标志着我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推进学院共青团组织建设和特色发展,实现新时代的新目标新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一)做好发展规划设计

1.“开展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总结。根据《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从依法规范办学、队伍建设、党的建设、资金投入、教育教学及管理质量、专业建设成效、资产及财务管理状况等多方面对照《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则》和分规划,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规划的发展指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等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2.研究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根据《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学校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规划了编制项目,落实了责任领导,确定了5个专项规划及课题研究,涉及学校事业发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现正进行起草规划初稿阶段。

(二)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完善

1.学校举办者为单一股东,举办者、法定代表人姓名、任职、注册资本金、资金构成的变更及报备案手续齐全,举办者资金能保证对办学的支持。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任校长资质、聘任、备案符合法定要求,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

2.学校章程修改完善中,强化了学校党的建设有关内容,明确规定了举办者、决策者、党组织、管理者、监督者、教职工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构建法人内部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有效制衡的制度体系。

3.修订和完善了《董事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基本制度,建立了工会组织,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行学院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制,健全二级学院集体领导、职责明确、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4.学院办学证件齐全,合法有效,且严格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项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重大变更均按规定报审批机关核准。建立了一套结构工资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考核挂钩制度,调动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依法为教职工足额缴纳“五险一金”。

5. 2020年对机构设置进行了改革,规范调整了9个部门职责,重点对党政机关、二级院(系)、学生管理等职能部门职责调整,同时,科学设立了6个二级学院,进一步明晰部门主要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机构岗位设置管理有关办法,压实了二级机构责任。

(三)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

1.结合《学院》章程,在具备高等学校章程共有的必要内容和一般性规定基础上,本着适用、可行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行政管理、财务资产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社会培训、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党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制度体系。

2.根据《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党委的主要职权和职责,明确了校长的职权和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充分保障了校长依法治校办学。

3.通过规范党委和行政的议事决策制度和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突出了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二级学院党组织参与讨论和决定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4.相继调整了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人员组成,保障了学术权力和教授在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合理控制行政权力,保障学术权力落实。

三、加大投入,持续完善办学条件

(一)举办者投入持续增加

1.举办者投入:截止2020年12月31日,重庆崛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土地等1.58亿元、房屋及建筑物约2.51亿元、设备0.29亿元,共计投入4.38亿元。举办者出资后无抽逃出资、挪用办学经费、对外投资未报备案等情况。

2.法人财产权:属于学院法人财产权范围内的财产全部在学院名下。截止2020年12月31日,学院名下土地面积438亩,现有土地证证载面积291977平方米,现房屋构筑物实际建筑面积67708.4平方米。现一期工程房屋39081.01平方米已办理产权证在学院名下,尚有房屋20627.39平方米产权证正在办理过程中,二期工程D3宿舍8000平方米的产权证正在办理。

3.办学支出及生均办学支出:学院2020年全年总收入约为5503.32万元,其中学费收入2978.7万元。全年经费支出(不含基本建设)4642.29万元。学生人数4834人(含扩招学生2385人),生均学费收入6162元,生均经费支出9603元,生均经费支出远超过生均学费收入。严格执行渝府发〔2018〕19号文件规定,学费收入2978.7万元的5%提取148.94万元,实际用于学生资助148.94万元,2020年实际用于学生资助的奖助学金占学费收入5%。

(二)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逐步完善

1.在校生规模扩大:2020年高职在校生人数达到4834人,其中扩招学生注册达到2385人;五年一贯制1182人。目前,在校生总人数达到6016人,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

2.教师队伍逐步壮大:学校按规定配齐配强了思政课教师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现有辅导员25人,辅导员配备比例低于1:200;现有专任教师180人,较去年增幅48.7%。

3.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06.3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530元/生,当年增加89.45万元,增幅5.5%;教学实践、实训实习基地50余家,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4.校舍及教学行政用房:校舍及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2074.05平方米,生均21平方米/生,符合办学规定和要求;学生宿舍设施设备齐全;有独立的图书馆大楼,及时高效地完成了2020年4.5万册新书编目、入库工作和报刊的征订工作。

5.生均图书:学校图书馆各类纸质藏书17.5万册,生均36册/生;其中当年新增4.5万册;期刊56种,并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三)智慧校园建设取得新成效。

1.新增了防火墙、上网行为审计、日志系统、入侵防御等网络安全设备,金额达138万余元。还开通了知校学费管理系统,实现学生线上全自助缴费。

2.重新采购了学校官网站群系统,并对学校官网进行了百度官网认证,调整设计了学校官网和二级网页。上线运行了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共享中心、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数据共享共融。

四、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专业和课程建设

1.秉持“夯实基础、强化内涵、培育特色、提升质量”的思路,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专业供给侧改革,做好新专业申报和老专业动态调整,研究制定了“国控(护理)专业建设专项计划”,成功获批学前教育专业,积极申报护理专业。现专业总量达到21个,2021年拟招生专业的申报工作基本完成。

2.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组织修订了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2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审核,进行了专业带头人培养,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3.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特色课程、在线课程建设为抓手,进行了课程负责人培训,稳步推进课程体系建设。2020年全院共开设350门课程,其中A类课程62门,B类课程210门,C类课程78门。

(二)政校企深度融合

1.学院按照“行业领军、著名品牌、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标准,坚持高起点选择合作伙伴,以高水平校(政)企合作带动专业创新发展。现已与2个乡镇、2家政府部门、50多家企业、13家幼儿园、8家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

2.以新高考和招考制度的改革为契机,强化招生就业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深层联动,与相关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建立健全了产教融合体制机制。2020年学校充分利用双基地建设,达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已与西南兵工重庆环境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大足区药品协会、大足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伊飞特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东星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建立了项目式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3.继续开展专业式“订单班”教育,构建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我校资源与现状及专业特点,组织跟进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企业协助学院优化专业设置,进一步实现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市场需要和企业渴求,构建了我院各专业对接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4.创新开展学生在校内基地训练基本技能、在引企入校的专业实训室进行工学交替训练岗位技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训练就业技能的“三训结合”实训教学模式,促进专业“产教一体、工学交替、共育共享人才”建设。以企业真实使用的设备为教学设备,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教学环境。如重庆市大足区环境监测站与我院签订双基地建设协议,将整体搬迁到我院,并提供专用实验室供师生实训实习使用,辅助相关专业完成实验教学应用,委派环保工程师开展环保标准和法规培训,共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等项目。

(三)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

1.疫情期间教学正常。疫情期间,保障“停课不停学”,制定在线教学管理文件9个,科学调整安排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全校共有62名专任课教师、7位平台技术支持人员、7位管理人员、12位学生管理人员参与线上教育教学管理,覆盖全校高职33个班、五年一贯制14个班,共1717名学生参与线上学习。

2.强化教学运行管理。本年度两个学期学生均按人才培养计划行课,线上线下教学秩序较正常,累计上课专任教师80人。上半年开设智慧树线上选修课2门,选课2160人次,完成率为81.5%。下半年开设智慧树线上公共选修课7门,选课2294人次。同时加大了日常教学检查力度,坚持将检查情况通报各学院,提升了教风和学风。

3.学籍管理正常化。审核通过2017级482名学生毕业;完成2018级学年注册学籍556人,2019级学年注册学籍1937人,2020级新生注册学籍2341人(其中扩招841人、统招1287人、复学19人、转段194人)。保留学籍20人。完成五年一贯制学籍注册1182人。顺利通过了市教委学籍核查验收。

 (四)社会服务取得较好成绩

1.持续挖掘社会服务业务,拓展服务范围,积极配合环保局开展大气环境督查,新增万古镇、回龙镇、季家镇为其提供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服务,联合大足区城管局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和入户指导等活动。全年社会服务项目38.83万元,其它收入85.03万元。

2.GYB创业培训523人,普通话培训测试635人,完成化工职业技能鉴定294人,完成初级会计培训12人,完成普通话测试682人,完成汽车维修工(中级)培训61人,承办大足区建筑协会现场施工人员全国计算机考试230人。同时,完成了电子竞技员、电子运营师、健康照护师三个新职业的培训资质申报工作,成功申报1+X证书的污水处理工工种鉴定资质。

五、强化学生管理服务,持续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一)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1.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严格推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积分制管理办法》,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合理的ABC法,对学生实行分类管理。

2.在“三自管理”模式上,施行“自我监督”,形成“四自管理”模式。五年一贯制学生推行“准军事化管理”:晨训、内务评比、上下课按照标准队列行进等,严字当头,爱藏其中,逐步由强制性、统一化管理过度到学生的“四自管理”。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育人

1.本年度我校举办了“情系资环,梦想起航迎新文艺晚会”和“第三届运动会”等多样活动,活动主题突出,立意鲜明,节目异彩纷呈,用炙热情感拨动了全校师生奋进的心弦,彰显了师生们的蓬勃朝气。

2.坚持安排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光盘行动”、“法治大讲堂”、“红岩魂”、“119消防运动会”、“诚信校园”等主题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建设优良班集体搭建了平台。

3.以“责任”为主题,开展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增强了辅导职业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学工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发展。

(三)强化学生资助管理

1.清理学生资助补助项目,确保资助资金全部用于学生资助,截止目前,我校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辍学、失学的学生。

2.2020年校内各级资助项目金额较去年提升三分之一,每月提供近25个勤工助学岗位,上百人次的家庭贫困学生参与其中,确保已提取的资助资金本年内按规定使用完毕。

(四)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1.落实辅导员队伍相关要求,按照标准配齐配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立完善了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

2.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辅导员沙龙、辅导员专题培训、辅导员走上讲台、走出去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等,持续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3.疫情期间,以信息化和大数据推进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保障了辅导员投入更多精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五)育人效果成绩显著。本年度获市级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成绩突出个人1人;获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学生5人获市级优秀毕业生、4人获市级三好学生、3人获市级优秀学生干部、3人获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2人获市级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获1个市级先进班级体、获3个市级高校文明寝室。

六、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推进科研教改

(一)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组建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编印《学院职称评定手册》,细化了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打通了各类人才晋升。2020年评审通过2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送审1名至大足区职改办,通过7名教师中级11名教师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教师职称和技术等级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2.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切实将师德师风考核评价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严格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营造了崇尚师德师风的良好氛围。

3.强化人才引进,内部培养,制定了《学校2020-2022年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教师培训人员名单库;邀请教育部、职教专家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专项培训,做到了校内培训常态化,专项培训实用化。引进了2名教授,担任学校领导职务,组织了41名教师参加“双师”素质教师培训,8名教师参加“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年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共计支出了8.23万元。

(二)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院关于承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拉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团队发展。学校向市教委申请了“分级培育遴选1000个左右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等13个工作任务,预计投入经费合计1060万元。

2.2020学校成功申报课题12项,其中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个,市级课题6个,教师论文发表10余篇,专利3个,极大的鼓舞了我校教师敢于承担科研项目的信心。

(三)技能竞赛获奖及其含金量大幅提高

管理与健康学院师生在第三届全国高校互联网金融应用创新大赛获得市级三等奖,在重庆市“巴渝工匠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赛中荣获全市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智能工程学院师生在广联达承办的第九届高职组全国高等院校技能认证大赛,获一个项目的“三等”奖,在重庆市第十三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Web前端开发”和“Html5交互融媒体”两个项目的“三等奖”;团委在“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九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就业中心在“全国高校互联网金融应用创新大赛西部区决赛”获三等奖”。

七、落实有效措施,积极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一)组织有力,措施得当。

1.学院董事长多次主持招生工作会议,指导招生宣传计划的实施和落实,科学编制来源计划,合理设置选考科目和选拔条件,推进按类招生。2020年在籍生总人数达到6016人,比2019年在籍生总人数的3523人,增长了70.8%,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

2.积极推进新高考背景下招生机制改革,开展招生调研和生源预测,对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内外生源结构及各高校招生情况等各方面数据的分析,确定了环保类、医护类、教育类和智能制造类为2020年招生重点类别。

3.依托重庆主流媒体华龙网全方位宣传学校,采取“以学校办学特色吸引考生、以周到的咨询服务感动考生”的宣传策略,扩大了学校招生影响力,吸引了多方优质生源。

(二)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就业

1.科学研判毕业生就业形势,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先后制定《学院2020届毕业生疫情防控期间的就业工作方案》、《关于做好2020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等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职责,疫情期间召开就业专题工作会两次,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2.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共组织校内线下双选会1场、组织参加兄弟院校空中网络双选会3场、组织校内线上专场招聘会9场、参加24365就业服务平台、“就在山城,圆梦青春”线上招聘会、积极开展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并就今年征兵召开专题会进行宣传部署。应征入伍31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15%。

3.落实“一对一”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个性化指导与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对92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从就业思想、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达到了全部就业。

八、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持续确保安全平稳运行

(一)筑牢疫情防控阵地,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1.学校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7个工作小组, 周密制定管控方案,先后发布《学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院开学复课工作方案》等若干文件制度着力解决学校疫情防控重难点问题,确保管控措施科学合理。

2.学校利用“学生疫情期间信息填报管理系统”“师生出入校园管理系统”等,面向师生开展疫情相关工作,对加强校园封闭化管理、筑牢师生科学防护提供强力保障。

3在防控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学校积极通过各种渠道采购、捐赠红外体温仪、口罩、酒精等物资,及时发放到校园管控一线,做好工作人员的基本防护,并从生活上、心理上予以关心关怀,解除后顾之忧,稳定队伍人心,确保各项管控措施推行落地。

  (二)做好专项工作,强化安全稳定意识

1.紧密联系公安机关、市政、交通局等单位,积极协调处理学校大门交通安全隐患,加大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加强保安巡逻检查,确保学校师生交通安全。

2.确立安保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坚持日巡查、月普查和重大案件通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狠抓安保人员整体素质。

3.结合校区公寓兰苑楼建设,及时完善监控系统,隐患围墙得到治理,监控点达到380余个,基本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防范能力。

(三)后勤管理务实高效,服务水平提升

1.基建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自2020年来,在学校董事会的高度重视下,全面启动学校二期公寓建设,现成功投入使用兰苑公寓,改善了办学条件。

2.严格按照《学校招投标管理办法》办理流程招投标;顺利完成了食堂装修改造,小山绿化建设,#D3公寓一单元建设,办公楼四五六楼实训室隔墙施工及改造,实训室搬迁,校内围挡拆除利旧、平场、鱼塘开挖;新建幼儿保健室,小琴房,模拟药房,电竞室、大数据实训室,2个公共机房等。目前在建项目#D3公寓二、三单元施工、护理实训室建设、校门口公园建设;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及二级院校资产的管理,进一步落实了“谁使用谁管理”,实训室设备“专人”负责;结合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物资的采购、领用、借用、日常维修管理工作及程序,保障了学校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3.按照大足区创国家级文明、卫生、森林城市要求,对标对表,深入开展了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气”、“光盘行动”等活动,使后勤工作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同向进行,大力推进了学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2021年1月18日